威尼斯人官网

图片
欢迎莅临广东省电路板行业协会,今天是
繁體中文|加入收藏
广东省电路板行业协会/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

铜陵新兴产业报告:重点发展PCB配套产业

时间:2010-10-16  来源:铜陵市发改委课题组  编辑:
字号: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和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力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我市目前正处于后工业化和高城市化发展阶段,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后危机时代”抢抓发展机遇、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直接关系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和幸福铜陵建设的进程。为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全省新兴产业调研的统一要求,我委对全市新兴产业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下步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一定基础,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2008年我市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三个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3家,共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1%和6.3%(本章节涉及我市有关数据,是根据我市各县区发改部门上报的数据,经不完全统计汇总而得,与统计部门数据可能有一定的误差)。三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是最重要的领域,其销售收入占总数近一半;在传统电容器、晶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占总数比重达到七分之一。

从全国来看,我省与新兴产业关联性很强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0.74%(200911月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目前还没有新兴产业统计数据),排名第十八位,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相差二、三十倍,新兴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很多产业领域发展处于空白阶段,大多数产业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全省来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合肥和沿江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三市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占全省50.4%;据省发改委统计,我市2008年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4.8%,排名第六,位居合肥、芜湖、滁州、埠蚌、马鞍山之后,相当于合肥的六分之一、芜湖的四分之一,我市电子材料产业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

总体来说,我市三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基础日益夯实、区域特色明显、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正日益成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各行业具体发展情况分述如下:

1、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基础:我市是国内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生产基地,拥有以铜峰电子(集团)公司为龙头的一批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群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是电容器和电子谐振器等电子元器件,另有少量的在线检测、汽车电机、LED封装等电子整机及部件产品。现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生产企业14家,主要产品产量:各类电容器10亿只/年,检测系统及软件1000套,电子变压器400/年。2008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约3%。

技术水平:通过多年技术改造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电力电容器、交直流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龙头企业: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电子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电容器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主导产品电工薄膜年生产能力12000吨;金属化薄膜年生产能力4000吨;交流、电力电容器年生产能力10亿微法;新型直流薄膜电容器年生产能力10亿只;片式石英晶体谐振器年生产能力6000万只。

发展后劲:目前共储备项目37个,总投资627亿元(其中光电产业园500亿)。重大项目有:狮子山区光电产业园项目、上海中发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0SF6超高压变器及配套项目、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铜陵健坤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颗LED外延片和芯片、OLED彩色显示模块生产线、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模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60万套汽车电子仪表生产、LED芯片生产等项目。

2、新材料产业

产业基础:我市依托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电子信息材料、铜基新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除了传统的电工膜、漆包线等电子基础材料以外,近年来铜板带、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铜基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其中高精铜带生产装备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一,是我市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成绩最为显著的新兴主导产业,也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经济增长点。1999年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五’国家863计划铜陵电子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 20056月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目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电工薄膜年生产能力12000吨、电解铜箔1万吨/年、铜板带6万吨/年、无铅钎料400/年、覆铜板850万张/年、高密度印制线路板72M2/年。2008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业的比重7%左右(未计算铜峰公司,有色公司铜板带和磷铜球两家企业,超远电路板和华纳铜箔等在建企业也未统计)。

技术水平:铜峰公司生产的电工薄膜不仅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而且生产技术国家标准也由铜峰公司参与制定,聚酯膜的生产技术也居国际领先地位。铜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链初步形成区域特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初步认可;金威公司铜板带和有色线材公司阳极磷铜生产技术在国内领先,且生产技术的国家标准也由公司参与制定。此外还有超远公司的印制电路板、浩荣公司的覆铜板、大明玛钢公司的离心复合铸铁轧辊、晶德创电子材料公司高性能快淬法钕铁硼磁粉及元铅钎料等产品,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而且生产技术水平处于省内或国内领先地位。

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包括铜峰电子公司、三佳科技股份公司、金威铜业公司、浩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明玛钢公司在内的规模以上新材料生产企业20家。骨干企业铜峰集团是中国“电工三膜”(电工薄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基地,“三膜”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发展后劲:目前共储备项目36个,总投资147亿元。其中重大项目有:华纳科技公司年产万吨高档电子铜箔、超远精密电子公司年产72万平方米(HDI)高密度印制线路板、浩荣电子公司年产200平方米张挠性积层板和年产700万张高密度互连积层板、金威公司4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三佳公司100亿只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分立器件、华纳公司1万吨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项目、有色线材公司年产3万吨阳极磷铜材料扩建、铜峰公司动力电池用隔膜、精达公司单晶铜微米级电子信息材料,以及液晶显示器用导光板偏光膜、电触头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项目。随着这批重大项目的建成,预计我市的新材料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3、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市循环经济试点、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环保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市共9家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不包括有色、铜化等传统企业),主要从事节能环保设备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插入式烟道二氧化硫在线检测系统300/年、汽车内饰材料4200/年、陶瓷过滤机150/年、拆解废旧金属2万吨/年。2008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占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5%左右。该产业目前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仍需大力支持培育,以获得更大发展。

技术水平:TT系列陶瓷过滤机设备已拥有的五项专利技术均为自主专项技术,二氧化硫在线检测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龙头企业:该行业主要企业有蓝盾光电子公司、天奇蓝天股份公司、铜冠机械公司等,企业规模不大,但其产品和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

发展后劲:目前储备项目31个,总投资5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有:有色铜冠冶化复杂硫精矿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公司钛白废酸综合利用项目、有色控股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铜陵科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炼铜废渣循环利用、铜化集团年产30万吨建筑石膏粉项目和年产100万平米石膏空心砌块项目以及年产4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项目、天工建设集团磷石膏矿渣综合利用项目、铜陵丰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项目。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主要问题和不足表现为:

1、共性问题

产业规模小。我市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快,但经济总量偏小;虽然有亮点,但产业规模小,对整个行业的带动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业集聚度低。行业内中小企业多、领军企业少,产业集聚度不高,关联性不强,产业链不长。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组装加工,精深加工少,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向其他产业进行技术扩散能力较弱。

产业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育新兴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市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策体系建设,尽快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和策扶持力度。

2、各行业具体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专业领域狭窄,主导产品集中在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等低附加值产品,下游高端产品尤其是终端整机产品几乎是空白。20099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09]1817号文明确了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彩电、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计算机产业及下一代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电子基础产品等七个领域三十九个专项。其中只有“半导体集成电路”涉及到我市引线框架和大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封装,以及“电子基础产品”涉及到我市印制电路板覆铜板材料和片式石英晶体器件,除此以外,大多数专项对我市来说是空白。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市电子元器件等主导产品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光电光伏产业刚刚起步,在当前全国各地“光电光伏”热的形势下,迅速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外部压力,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引进掌握芯片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光电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

新材料产业。我市最具特色的铜基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以铜基电子级板、带、管、线、箔、粉以及覆铜板、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产品为主的生产体系。但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不够完整,有待于进一步向下游终端延伸,且各链条发展不平衡,关联性不高,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磁性材料、无铅钎料等其他新材料在我市零星分布,规模较小,有待发展壮大。

节能环保产业。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不快,目前产值只占全省5%左右,与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地位不太相称。节能环保设备除了陶瓷过滤机、在线监测仪等少数几个产品外,产品品种很少,需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同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和领域,充分发挥循环经济试点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二、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做大做强”的方针,围绕引进战略投资、应用高新技术和延伸产业链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群,鼓励一批支撑性强、牵动力大、影响面广的骨干企业进入行业前列,扶持一批配套协作能力强、产品特色突出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研发平台,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产业基地,推进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战略支柱产业、引领我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低碳化”的主导力量。

(二)发展目标

1、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基本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拉动力大的新兴产业体系。

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到2015年,关键核心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领先,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建立1-2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2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0个,省级工程中心1-2个。

3、结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到2015年,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20%。产品结构特色明显,品牌战略效应充分显现,培育10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企业结构得到优化,培育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超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

4、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支撑体系和服务协调机制。体制和机制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对促进产业发展载体作用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

三、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根据家宝总理讲话精神,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产品要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发展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并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国家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安徽省初步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公共安全等六大领域。参照我省选择的新兴产业范畴,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初步选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四个产业作为我市全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产业包括光电产业、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及整机,新材料产业包括铜基新材料、其他新型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

(一)新能源

1、光电产业。以打造我市未来新兴产业战略制高点为目标,瞄准科技前沿,全力培育发展光电产业。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大力引进掌握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战略合作伙伴,以节点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重点发展LED、半导体元器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设备、检测、应用产品,加快形成并完善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全国知名的光电产业集群。积极扶持狮子山区光电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高亮大功率LED产业化、LED外延片和芯片、LED封装及大功率LED应用、LED日光灯(路灯、汽车灯具等)、LED支架、铝基覆铜板(LED专用)等项目建设。

2、光伏产业。以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吸引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集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企业,加快形成“多晶硅―铸锭―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系统”光伏产业链。加大对多晶硅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谋划发展光伏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电力电容器等光伏系统配套产品。

(二)电子信息

1、新型电子元器件:依托现有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科技引进和自主创新,适应电子整机产品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加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档次。重点支持超薄型石英晶体谐振器、高密度印制电路板、挠性高密度互连积层板、锂电池及隔膜材料等项目建设,适时建设片式声表面波滤波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模块等储备项目。加快电子元器件检测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模式创新。

2、电子设备及整机: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治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高精度检测仪器、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电力特种专用设备等领域,主动承接电子设备及整机产业的转移。大力引进拥有成熟技术和较强研发能力的战略合作企业,积极扶持本地重点企业发展电子整机产品。重点支持超高压变压器、全自动集成电路封装系统、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集分离器件、ICS系列电子皮带秤及校验集成系统、环保分析仪、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道路气象监测系统等项目建设,适时建设汽车电子仪表、汽车电机、数控高速机床、电动自行车等储备项目。

(三)新材料

1、铜基新材料。充分发挥铜加工和电子基础材料产业优势,依托铜基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和优势骨干企业,以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替代进口为目标,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规模扩张、产业配套和产品延伸,重点开发和生产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高端电子铜带、PCB专用阳极磷铜材料、绝缘屏蔽数字通信传输材料、高频电阻焊铜合金钎料及稀土改性SnAgCu无铅钎料等铜基新材料,加快安徽省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密度互连积层板、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特种电线电缆等产业链下游电子材料产品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五金等其他相关领域高端产品,加强对高性能专用铜基新材料生产工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拓展延伸铜基新材料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用五年左右时间,把铜陵建设成为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2、其他新材料。在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的基础上,拓展其他新材料产品链,通过内培外引,加大对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自主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在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电池电极材料、新型电工薄膜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新型材料领域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重点支持聚烯烃微孔薄膜、微米级电子信息材料、致密性金红石钛白粉、电子级精制磷酸盐、超细银粉、碳酸二甲酯及延伸产品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环保装备。依托铜冠机械公司、蓝盾光电子公司等骨干企业,立足现有优势产品,以发展大型矿冶环保专用设备、环境监测设备为核心,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向超高压输配电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行业延伸。加快铜产业节能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大对行业尖端创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结合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加大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燃煤锅炉和节能电机改造、污染源现场监测技术与设备研制、新型高效脱硫设备、除尘设备、整体一体化陶瓷过滤机、水处理设备和过滤分离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项目建设。             

2、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双试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等策机遇,依托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企业研发机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开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重点加大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打造具有铜陵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铜陵有色、铜化集团等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废铜拆解、余热、余压、铜冶炼炉渣、硫酸渣、粉煤灰、磷及脱硫石膏、矿山尾矿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复杂硫精矿资源综合利用、炼铜废渣循环利用、热电联产、余热利用、余压利用、建筑石膏粉、石膏空心砌块、钛白废酸综合利用、铜产品再生加工、钢水保材料等项目建设。